索引号: | AC6040203-2024-026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管局 |
生效日期: | 2024年02月07日 | 文 号: | 嘉市监办〔2024〕25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主动公开文件 |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嘉市监办〔2024〕25号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科室、所,大队、学会及所属事业单位:
现将《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2月7日
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市场监管局的工作指导下,以“五大行动”为引领,立足嘉定实际,以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以更优服务推动产业发展,以更强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以更严要求守牢安全底线,以更高标准锻造过硬队伍,切实推动嘉定市场监管事业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破立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扎实完成
1.聚焦重点举措,进一步确保市场监管稳商促商落地见效。一是全面完成优化营商环境年度测评任务。对照市、区两级《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嘉定区营商环境测评工作方案》测评指标,完成涉及的122项营商环境测评任务。二是简化市场主体准营手续,推进酒类商品经营许可整合纳入食品经营许可范围。率先试点酒类、食品许可证“二证合一”,共计核发含有酒类商品的食品经营许可证2911张。三是窗口服务再优化,设立企业帮办服务区。对接区政务服务中心研究设立企业登记帮办服务区,强化精准服务。全年全区新设各类市场主体56152户,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25020户,同比增长3.52%,共计办理企业登记业务125774件,行政许可业务41017件。四是推动定点零售药店医保联办,从而实现“一次申请,同步办理”。通过联动联办、流程再造,缩短审批时间,实现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和“药店重新纳保”等事项联合办理再提速。
2.延伸服务触角,进一步扩大市场监管服务“辐射圈”。一是全力打造“为民工作室”,推动服务发展“零距离”。在嘉定新城所、江桥所、南翔所、安亭所、国际汽车城所、工业区所设立“为民工作室指导站”,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市场所,服务对象延伸到个体工商户。二是创新设立企业登记注册服务点,为投资落户北虹桥的企业提供“家门口”式服务。在北虹桥设立首个“企业登记注册服务点”,作为区市场监管局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办企业专区的延伸点,负责北虹桥区域新设立内资企业的全程电子化登记,助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已完成北虹桥(江桥)地区企业新设立登记3650余件。三是完善“政银园企服保”平台,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嘉定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启动全区首个基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室,设立嘉定区“专利超市”、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嘉定服务处,上海市首单商标许可费收益权质押融资落户嘉定。四是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为抓手,推动形成“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指导江桥、南翔、安亭、马陆、工业区,升级建设嘉定工作站街镇分站,打造“一核三翼五站”的服务架构,强化“区镇联动”,实现普通问题街镇分站解答,重点疑难问题区级工作站解答,进一步提升跨前注册指导服务能级。五是组建营商员队伍,畅通政商联系渠道。在政策宣贯、信息传递、企业困难等方面发挥介质作用,进一步打破政策信息壁垒。
3.强调“包容审慎”,进一步显示市场监管履职温度。一是深入落实市场监管执法配套政策。推进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等,适用免罚清单、依法不予处罚、采取不予实施强制措施案件共计668件;审批通过减轻处罚案件1013件;完成对31家企业的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二是深入推进商业秘密创建。签订《嘉昆太市场监管部门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协作备忘录》,发布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示范站(点)创建工作指引及指南;培育区级商业秘密示范区1个、示范站1个以及示范点9个,市级商业秘密示范区1个、示范点2个。三是申请组建区公平竞争委员会。优化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健全区级议事协调机构机制和各政策制定机关内部审查机制。四是严格实施信用监管。全年企业年报率为96.83%,将经营异常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9106户次,共计恢复正常记载状态2202户次;配合市局将80户次列异满三年企业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共计上报拟列严企业80户次;同时,开展长期未经营企业清理,共办理吊照处罚案件3973件。
二、有的放矢,稳步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更显实效
1.聚焦重点工作,以案促改打击力度持续加大。一是案件查办持续增长。探索构建责任战区联动模式;共计查办普通程序案件2882件,同比增长17%;办结案件2954件,同比增长33%;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15件。二是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再发力。共计查办“铁拳”行动案件933件,行刑衔接案件14件,2篇“铁拳”行动工作信息被总局“铁拳”行动简报录用,5篇被市局作为“铁拳”典型案例发布。三是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更加精准。共计查办侵犯知识产权(假冒知名品牌)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385件。四是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共计查办案件242件,涉及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医药购销等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仿冒知名企业等标识的混淆行为商业诋毁行为等案件26件。五是无证无照治理手势更加坚决。根据“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共计查处无证无照案件321件。六是扫黑除恶市场流通领域整治工作覆盖范围再扩大。开展广告监管、打击传销、网络交易监管等9大类整治工作,未查见存在涉黑涉恶行为。七是开展防范和制止借主题教育搞不当营商活动排查有关工作。共排查经营主体、场所96家,行政指导、行政约谈各1次,立案查处涉导向问题案5件。
2.聚焦统筹联动,线索协同处置成效逐步显现。一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进。将区委宣传部新电办纳入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发挥多部门联合监管合力。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6757户次,发现处置各类问题隐患6608件次,问题发现率39.43%,查办案件164件。二是线索排摸发现有序推进。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15件;开展非法加油点排查整治,共计排查企业550家次,联合排摸34次,发现非法加油点17个,均得到有效整治;会同街镇对成品批发、仓储、零售企业联合排摸共计347家。三是常态化协同联动监管执法扎实开展。牵头开展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专项治理行动、2023年“网剑行动”,持续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探索网络监管技术和手段的提升;面向公用事业收费、教育、医疗、养老收费、民生商品价格等领域,开展价格监管执法;持续强化强化流通领域长江禁捕、野生动物,以及专业市场(类专业市场)、农贸市场领域的常态化监管。
3.聚焦消费权益保护,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一是投诉举报承办工作质效有了显著提高。共计收到投诉举报8.5万件,同比增长7.7%;探索化解复杂疑难工单矛盾方法,强化在线纠纷解决机制,推进工单的合理合法处置,区城运承办工作质效取得显著提升。二是消费维权联络点建设工作愈发清晰。共计新增创建消费维权联络点21个,涉及产业(经济)和创意园区、商场、景区、居(村)委会、电商、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三是消费权益保护举措更具多元。开展“进口食品折扣店”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专项整治;围绕“共促消费公平”,开展“3·15”系列宣传活动;新增放心消费创建单位1176家;新增6家ODR企业,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助力投诉举报减量快处目标实现。
4.聚焦法治保障,“全局工作法治化、法治工作全局化”理念进一步深化。一是圆满完成我局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任务。二是行政复议应对平稳有序,切实防范重大履职风险;树立“以审判为中心”理念,妥善处理各类行政诉讼。三是推选案件获评上海市2022年度行政执法“十大案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违法采集消费者人脸识别信息案》入选上海市2022年度行政执法“十大案例”。
三、品质先行,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更具深度
1.崇尚质量,帮扶企业水平全面提升。一是修订《上海市嘉定区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引导激励区内各类组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经营质量,增强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二是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完成区域质量状况、阀门行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组织15家单位开展区政府质量奖孵化培育;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攻关评选;组织2023年嘉定区企业首席质量官和标准化总监任职资格培训。三是做深做实长三角质量提升建设。牵头的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质量提升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组织开展“美好生活品质提升领跑者”评选;举办长三角地区创新成果大赛,持续强化落实长三角质量提升联动。四是标准化工作协同进一步推动。研究制定区域标准化扶持政策;全区企事业单位共计参与11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导企业和社会团体公开512项企业和团体标准;培育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创建上海市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慧水务和智慧水利)。五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能级水平得到提升。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治理,加强对认证机构、认证活动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管;推动“上海市氢能动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功筹建首批上海市质检中心;在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和传感器行业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六是以计量支撑助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逐步落地。推动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市场总局验收;推动“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项目按计划有序开展。指导19家重点用能单位接入全市国能中心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开展商品量、过度包装专项监督抽查,推进粮食收购点、计量器具型批企业检查;推进诚信计量示范创建,3家单位通过标准化集贸市场申报创建。七是推进广告业稳增长。制发《嘉定区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广国际成功复评国家广告产业园,3件案例获评“上海市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2.知识产权强市,助力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2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4家、市区知识产权项目121家,3件企业商标入选首批参加“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建设上海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嘉定功能园,举办2023年第六届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大会,推进专利开放许可、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嘉定区被确定为第一批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地区;开展“马陆葡萄”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移送全区首个专利代理机构违法线索,发布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第一批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处置非正常专利申请1306件,行政调解知识产权纠纷11件。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建设区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共有18项接入“一网通办”,构建“1+N”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依托“云课堂”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19场次。
四、共管共治,严守民生安全底线责任再压实
1.食品安全责任再压实。一是推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制定嘉定区食品安全“两书一函”制度,修订街镇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完善区Ⅳ级以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全覆盖督查,压实属地责任落实,推出基层包保干部督导检查和结果填制线上学习课程并制作工作手册,在全区103家备案农村自办酒会所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制度。二是完成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60家,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抽检781件,组织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全过程评议活动2次。三是靶向聚焦重点单位食品安全。以252家学校食堂、31家养老机构食堂及其承包商为重点,联合督促学校、养老机构食堂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夏秋季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集体用餐单位专项检查,对161户生鲜店开展排摸;管控生产环节“边角料”食品的安全风险,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四是扎实完成各项保障任务。探索夜市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管理举措,助力“夜市经济”发展;推进落实亚运会、进博会等各类活动、赛事以及考试保障任务,确保食品安全秩序平稳可控。五是强化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完成1家示范街、261家“百千万示范工程”实体示范店、153家“守信超市”、2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依托“1+12+X”全方位宣传模式,加强食品科普“一镇一品牌”建设;大力推广示范商圈外卖餐厅应用“食安封签”。
2.药械化安全责任再压实。一是监督管理力度再加强。对药品零售使用单位监管1490家次,对医疗器械企业监管2160次,对化妆品流通领域监管2228家次;紧盯专项执法检查,推进综合整治,规范药械化经营行为。二是部门联动协作得到深化。组织召开医疗美容药械化质量安全推进会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大论坛,举行嘉昆太药械化网络监管稽查研讨暨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推进会,提升药械化监管效能。三是社会共治进一步普及。策划“安全用妆,共治共享”直播间主播化妆品网络经营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化妆品直播电商现状分析及合规课题探究,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
3.重点工业产品安全责任再压实。一是完成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全区共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64家,证书67张,完成日常监管115次,全覆盖例行检查13次;对生产、销售的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和食用农产品共计21大类331批次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接受市局及外省市监督抽查不合格移送325件。二是实施燃气用品等重点工业产品监管。排摸我区现有燃气器具生产企业14家,燃气器具销售企业180家;城镇燃气具专项期间通过“燃气专项整治工作系统”APP完成全覆盖检查;全年共计检查燃气器具销售、生产企业1208家次。三是实施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治理。完成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检查销售企业514家次;完成儿童学生用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排摸儿童用品生产企业10家,重点领域小商品批发市场2个、学校周边销售企业83家;完成塑料污染治理专项整治,检查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使用单位526家次。
4.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再压实。一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次以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名义制定下发2023年度常规监督检查和重点监控单位检查名单,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和属地监管相结合的特种设备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二是行业部门共管共治深入推动。开展涉危化企业、燃气充装单位、冶金起重机械、涉液氨使用单位、加氢站等重点行业和单位的现场检查;牵头开展游览接待场所特种设备、类住宅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联合主办“迎进博、惠民生、保安全”电梯困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三是开展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2023行动。全区在用特种设备63815台,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突出电梯、叉车、起重机械、化工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实施小型锅炉专项整治,对90台小型锅炉进行水容积测试,完成率100%。四是开展冬季锅炉专项检查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已落实219台设备使用单位按计划落实能效测试,占全区锅炉的75%,构建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监管体系,助推“双碳”工作。
五、建章立制,综合市场监管队伍建设逐步完善
1.党的引领功能进一步强化。一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党组“首学”领学促学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以致用作用,以“第一议题”把牢政治方向。二是扎实有序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突出强化理论学习,聚焦处级以上班子成员,安排读书班、筹备专题党课、个性化制定个人自学,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整改整治等方面找思路、下功夫。严格执行落实规定动作,协同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整改整治等各项任务。深入推进“四百大走访”,从严从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以案促治、以案促改,进一步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三是贯彻落实中纪委调研基层实践试点工作。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建设,“三位一体”推进主题教育、巡视整改和“一岗双责”;编制“一岗双责”应知应做手册。四是推进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逐步探索市场所属地监管责任、科室专业指导责任、大队查办责任“三重关系”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纵深推进督导员队伍,启动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排查整治队伍行风、纪律作风等问题;形成投诉举报、行政复议诉讼、信访、队伍状况分析等重点工作季度分析机制。五是培育“党建+”工作品牌。打造“一所一理念、一所一品牌”;依托嘉定新城“融合型党建”、“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拓展“人民防线”,为商圈、古镇老街、专业市场等发展赋能增效。六是夯实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风尚和市民修身行动,推进网络精神文明传播,打造职工文化活动阵地。
2.队伍筑基功能进一步完善。一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再完善。按照“公平透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基层减负、提质增效”五大原则,修订年度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分级分类和差异化考核原则,完善平时考核机制。二是正向激励机制再优化。优化干部轮岗交流机制、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职级晋升积分制评价机制,加大年轻干部、后备人才选拔任用力度,不断优化队伍整体结构。三是干部能力建设再深化。坚持“一专多能”复合型干部的育才导向,推行“以干促练、以干代训”模式,探索构建“大培训”体系。四是文化共识再凝聚。建立“三大文化品牌”(五四青年法治论坛、七一党建活动、年度风采展),培育、形成并固化“忠诚、公平、担当、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时,探索建立“大培训”“大宣传”工作格局。
3.内务保障功能进一步规范。一是推行市场监管所新的勤务模式。按照“责任明晰、履责到位、机制匹配、能力适应”的总原则,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将责任压实到每个干部、辅助人员,构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协同作战、一体推进”的市场监管模式。二是市场所等级评定再规范。嘉定新城所获评总局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菊园新区所获评市局四星市场监督管理所,三星市场所等级评定有序开展,协同夯实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是编制队伍和业务两本规范汇编。形成嘉定市场监管指导手册,促进内务和业务流程再优化、再完善。四是做好数字化转型前期筹备。对接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项目,为更好贯彻落实数字化“六大会战”百日攻坚行动,做好对接应用准备。五是加强内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统筹做好局各项内部保障工作,加强值班和应急值守管理,保障执法车辆合规、安全用车。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化和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档案日常管理。落实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强化日常管理,妥善、有序推动房屋资产核查处置。六是加强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厉行节约,规范会计核算,跟踪预算支出,提升项目经费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