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数:次 来源:上海嘉定
孩子的衣服,安全是第一位。家长们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童装,如何识别潜在风险?市场监管部门为您揭秘婴幼儿和儿童服装的质量核心要求,帮家长们避开选购陷阱。
一、先看标签:这串代码藏着安全等级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是我国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堪称童装的“安全身份证”。关键要认准3类安全等级:
A类:婴幼儿专属红线
36个月及以下(身高≤100cm)宝宝的衣物应符合A类要求,标签上还需明确标注“婴幼儿用品”字样。其甲醛含量≤20mg/kg,pH值严格控制在4.0-7.5之间,能直接接触宝宝娇嫩皮肤。
B类:儿童贴身衣物底线
3-14岁儿童的内衣、睡衣、T恤等直接接触皮肤的衣物,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甲醛含量≤75mg/kg,pH值可放宽至4.0-8.5。
C类:非贴身衣物及格线
3-14岁儿童的外套、羽绒服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衣物,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但绝对不能给孩子贴身穿,其甲醛含量≤300mg/kg,pH值控制在4.0-9.0之间。
二、再查设计:这些细节是“隐形防护网”
为了美观或实用,童装上常常会配备扣子、绳子、带子等装饰或功能部件。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元素,却可能隐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家长选购时需重点检查3处:
绳带:7岁以下头颈零容忍
婴幼儿及7岁以下(身高≤130cm)儿童服装,头部和颈部严禁出现任何绳带,腰部绳带从固定点伸出长度不能超过360mm,且不应超过服装底边,袖口绳带伸出长度≤75mm。
7岁以上儿童服装的头部和颈部绳带不能有自由端,其他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75mm的自由端,突出的绳圈周长最多150mm,腰部绳带从固定点伸出长度不能超过360mm。
附件:拽一拽、摸一摸防隐患
纽扣、拉链头等小附件要“拽得住”:直径>6mm的附件抗拉强力需≥70N,3-6mm的≥50N,避免孩子误吞。
边缘要“摸得顺”:附件不能有可触及的锐利尖端或边缘,用手沿边缘划过不应有割手感。
包装要“无隐患”:服装包装内不得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购买后需仔细检查缝线处。
标签:位置决定舒适度
对于缝制在可贴身穿着的婴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